公益“小岗位”发挥文物保护“大作为”
发布日期: 2022-03-08 10:29

人民网济南3月8日电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设置860个公益性岗位用于齐长城巡护工作,充分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服务社会事务的功能,让公益“小岗位”发挥文物保护“大作为”。

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起济南市长清区,东至青岛市黄岛区,经7市17个县(市、区),总长度641.32公里。齐长城年代久远,地理环境复杂,遗产长度长、数量大,大部分是土石遗址,是文物安全防护的重点。山东省对齐长城保护高度重视,在保护巡查队伍建设方面精准施策、集中发力。2016年以来,省财政连续三年专款支出支持各地加强齐长城保护巡查力量。2021年11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齐长城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压实各地保护巡查责任。齐长城沿线各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探索文物保护长制、增聘齐长城保护员、设立公益性岗位等途径,不断充实齐长城保护巡查队伍,全省齐长城保护员配备达300余名。12月10日,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齐长城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要求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建立保护志愿组织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齐长城保护管理。12月1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城乡公益性岗位设置要向齐长城巡护等领域侧重,公益性岗位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省级财政按照每个岗位每年1万元标准对各地(不含青岛)分档给予补助。

今年3月7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关于加强齐长城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方案》,印发《关于组建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队伍的通知》(鲁人社函〔2022〕34号),按照因需设岗的原则,依据齐长城沿线7市的长度和巡护任务量,全省共设置860个岗位,确保每1公里齐长城至少有1名保护员负责巡查,齐长城保护力量得到极大提升。

根据通知要求,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设立、专门用于协助政府保护管理齐长城的辅助性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须每天一次巡护齐长城,履行巡查看护文物本体、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定期报告、保护宣传等岗位职责。由于齐长城资源分布不均衡,实际管理情况复杂,各地可以在满足齐长城巡护需求的基础上,灵活调剂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用于齐长城周边不可移动文物的巡护,最大程度发挥岗位使用效率。岗位主要面向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45-65周岁)等群体,实现文物保护助力民生改善、服务乡村振兴的多赢局面。

下一步,山东省将强化部门协调,加强分类指导,规范岗位管理,优化日常监管,把好事办好、岗位用好,同时发挥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文物保护巡查队伍不断完善,让公益性岗位成为加强文物安全“人防”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助推器。在做好齐长城人防工作的同时,加强物防、技防管理,今年将建成齐长城监管省、市、县三级平台,启动齐长城遗址卫星遥感监测,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珍贵文化遗产。